源于永城的信任,在《网中人》出版之前,得以预览文稿。
有着深厚工科教育背景、留洋学习工作历练和罕见商业调查经验的永城,在整部作品中用令人信服的笔触,勾勒了12年前科技创业浪潮中的硅谷和当今网络巨头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窥伺隐私的北京,在不断的插叙倒叙、场景闪回中,讲述了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商业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时有出人意料之处,又在情理之中。
作为和永城同时代的读者,看到他精心准备的回前诗,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广为人知的流行歌曲的歌词,瞬间就被带入到那个时代。永城的理工科知识丰富,逻辑清晰,书中关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和网络隐私等桥段的描述,几乎可以当作辅导材料,供理工科爱好者学习使用。整部书的情节合理,禁得起仔细推敲,体现了作者在清华和斯坦福所受良好教育的应有水平。叙事精练、语言平实生动,没有过多文饰,使得通篇的可读性极强,结构上也非常适合将来改编成影视作品。当然,作为带有科幻色彩的商业题材小说,《网中人》主人公的技术研发实力有适度的夸张,例如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科研课题,这恰恰也是出身名校的作者自信的体现。广大读者肯定要区分判别,所谓学习要努力,创业需谨慎。
在科技发展的当代,如何保护隐私,已经是上至政府企业,下至黎民百姓,都要认真对待的大事。2018年,欧盟强制执行《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同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通信企业和运营商的合力打压,已不止是单纯的经济较量,而是以保护数据隐私为由,力图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维持压倒性优势。
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一方面的确促进了社会发展、提升了效率,一方面也确实限制了隐私与自由,是需要全人类认真思索的问题。
天网之下,何处藏身?